联系我们

    电话:0351-7329443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109号(山西省司法学校院内)

首页 » 研究中心 » 人才培养

职业技术教育学 代码:040108

作者:wjl 发布日期:2013-12-31 点击次数:

一、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精髓,具有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把握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成果,熟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较好地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一门外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能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如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则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于学业优秀者,鼓励并支持其申请提前毕业,但培养年限不能低于2年。

三、研究方向

1、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本方向培养重心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功能、职业教育管理和职业学校德育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2、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开发

本方向培养重心在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职业决策、职业能力基本理论、职业能力开发。

四、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见附表:教学进度表)

2、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或非教育类本科学历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须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本科阶段基础课程2—4门。补修课程包括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施指导小组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制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并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在第一学期即确定校内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实施和监控日常教学。导师负责引导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督促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科研工作,并具体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研究项目和论文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2、对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专题研讨”、“项目教学”、“外文文献阅读”、“社会调查”和“自学”为主,注重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课堂讨论与交流;对于选修课程的教学,以鼓励“自由研讨”与“主题发言”为主,并辅之以“课堂辩论”的学习方式,通常表现为微型课教学和专题讲座,强调传授专门知识和拓宽专业知识面。

3、引导并强化培养研究生积极参与或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督促并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调查、教学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

六、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

1、公共基础课考核按研究生院的规定执行。

2、专业课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其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必须进行考试,考试采用开卷或闭卷形式。选修课一般采用考查的形式。

3、任何形式的考试均保留试卷等文字材料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成绩评分采用百分制,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4、必修课一门不及格,允许重修一次,两门必修课不及格,将终止学习。

(二)中期考核

1、考核时间

第四学期

2、考核内容和办法

参照研究生院“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

3、建立中期考核的评价、激励、矫正与淘汰机制。

1)评价机制:经全面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2)激励机制:选拔政治思想品德优秀、学业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生提前毕业。

3)矫正机制:经全面考核未全部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例如开题报告未获通过、科研能力一般、专业课程(基础课、选修课)中有一门经补考不及格,予以延期毕业或推迟撰写学位论文。

4)淘汰机制:经全面考核较差者,例如,政治思想品德不良、学业成绩较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者,建议予以肄业。

七、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

1、专业实践

根据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可参加导师或导师指定的课题组的科研项目,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也可按计划外出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参加学术会议等。实践过程中至少要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从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经学院教学指导组同意,可在本科教学活动中担任一定的授课任务,也可辅导本科学生实习或辅助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2、学术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学习期间,硕士研究生应至少参加10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其中,校外学术活动至少1次。要求每次活动须写不少于500字的小结。学术活动达到规定要求的记2学分。要求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记载成绩。在省级以上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至少一篇,并在答辩前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主题在本科生、研究生或教师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拟定。选题应紧密围绕研究方向,突出时代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同时,导师应引导研究生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和重大社会价值的题目。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于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末着手准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由培养单位组织公开进行。先由研究生向导师组(可增加非导师组的专家学者)陈述学位论文的基本思路及设想,然后导师组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必要的结构性要素:

1)选题理由 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能比较系统而条理清楚地介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动态。

3)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4)可能有的创新点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5)研究方法、研究难点、研究疑点和存在问题等

6)学位论文的研究阶段与工作计划

7)主要参考资料

(三)写作督导

研究生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导师(组)应时刻关注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状况和写作进展情况,研究生每月至少向导师(或指导小组)汇报一次。论文撰写期间,导师(组)要加强指导、监督、检查,阶段性地听取论文进展汇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四)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撰写要严格按照《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的规定执行。研究生务必于第三学年春季学期的第二周前完成初稿,全文不少于3万字。第八周前必须定稿,随后按照规定格式打印。

(五)论文预答辩

预答辩的时间通常在正式答辩的前两个月举行。导师组集体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依照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规则进行比较系统的诊断,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建议。

(六)论文评阅

培养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熟悉本专业的专家学者对本单位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评阅,研究生院随机从中抽取部分论文外审盲评。评阅不合格的学位论文不得进入论文答辩环节。论文评阅结果将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在论文答辩环节进行论文答辩成绩综合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七)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末进行。在硕士研究生提交论文答辩申请后,由培养单位负责对申请者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硕士学位论文、组织答辩。学位论文须由该学科两位以上相关专家(包括匿名评审专家)评阅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学位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聘请一名以上校外专家。论文答辩要公开进行,事先要张贴学术海报。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结果由答辩委员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并报送教育学学位分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对未通过答辩的论文,由各级评审委员会决定是否同意在半年或一年以内加以修改并重新答辩。

九、必读书目和主要学术期刊

(一)必读书目

1.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著:《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南海 著: 《职业教育的逻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薛勇民 主编:《走向社会教育的深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当代探索》,山西人民出版

社2007年版。

4.丁红玲 著:《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观》,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沈之菲 编著: 《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马建富 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马庆发 著:《当代职业教育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姜蕙 主编:《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黄克孝 主编:《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刘庆昌 著:《广义教学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1.石伟平 著:《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刘德恩等 著:《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梁忠义、金含芬主编:《七国职业技术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4.刘桂林 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5.顾明远、梁忠义 主编:《世界教育大系:职业教育卷》,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陈巨昌等 主编:《教育与就业》,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版。

17.袁伦渠主编:《劳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李大伟、王昭明主编:《技职教育课程发展理论与实务》,台湾师大书苑1989年版。

19.黄政杰、李隆盛主编:《技职教育概论》,台湾师大书苑1996年版。

20.陈聪胜等 著:《各国职业训练制度》,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21.[美]霍夫曼(Hoffman,S.D.)著,崔伟、张志强译:《劳动市场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22. 雷蒙德. A. 诺伊 著,徐芳译:《雇员培训与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 Vernon G.Zunker著,吴芝仪译:《生涯发展的理论与实务》,台湾扬智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24.朱文富 著:《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张玉琴 著:《中日职业教育区域研究》,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日]持田荣一 等 编:《终身教育大全》,中国妇女出版1987年版。

27.[法]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导论》,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28. Ian Finlay, Stuart Niven and Stephnie Young (1998) Chang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ondon: Routledge.

29. Frederick T. Evers, James C. Rush, Iris Berdrow (1998) The Bases of Competence: Skill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Employabil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30. David Stern and Daniel A. Wagner (Eds.) (1999)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Cresskill: Hampton Press.

31. R. Buckley and J. Caple (1995)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London: Kogan Page.

32. S. Gill, Fred Fluitman and Amit Dar (2000)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form: matching skills to markets and budge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3. David Frost, Andrew Edwards, Helen Reynolds (1995) Careers Education and Guidance. London: Kogan Page.

34. Debra D. Bragg (2001) The New Vocationalism in Community Colleg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35. ILO (2002) Learning and Training for Work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36. Terry Hyland Christopher Winch, GUID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ESSENTIAL FE TOOLKIT SERIES,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7.

(二)学术期刊

1. 教育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职教论坛》杂志

3. 吉林工程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4.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职教通讯》杂志

5. 中华职教社 《教育与职业》杂志

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培训》杂志;                                                                                                

 培养单位负责人:                          (章)


 

学位分委员会主席: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