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351-7329443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109号(山西省司法学校院内)

首页 » 职教基地 » 基地建设

发挥综合大学优势,打造职教基地品牌

作者:wjl 发布日期:2013-12-17 点击次数:

        山西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设立于2000年。十多年来,基地依托山西大学丰富的学科资源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基地建设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立足师资培训,服务中职教育”的办学思想,以建设一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目标,以培养、培训中职专业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学带头人为任务,以规范、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开发和特色培训专业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办学优势,加强内部管理,着力建设发展,奋发努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基地职能,形成了四注重、四实施、四突出”的工作特色。

一、在加强基地建设方面,坚持“四个注重”,促进内涵发展

1、注重机制建设,形成了高效有序的基地运行模式

        基地设立之初,学校就成立了“山西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工作领导组”,并根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务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机构人员组成;基地办公室作为基地的常务办公机构挂靠在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保持4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基地管理始终坚持“学校办基地”的工作方针和“资源同享、任务同担、管理同步”的工作原则;坚持采取“学校协调基地的整体工作,基地办公室组织培训的实施管理,各涉培专业学院承担培训专业教学”的管理模式;坚持实行“涉培专业学院的行政教学资源必须与基地共享,基地培训任务必须纳入相关学院的正常教学任务,各学院承担的基地培训工作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的运行机制。先后制定、完善了培训教学管理和基地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

2、注重条件建设,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企实训基地

        十年来,基地与学校互为依托,实现了培养培训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升。学校先后给基地投入100余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基地机房的建设、扩容和办公室的装修、改造;各涉培专业学院在充分享有学校各类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也各自先后累计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改善专业教师培训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学校的图书馆、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多功能文体中心等公共教学资源,培训期间全部向学员开放。目前,基地的校内实训条件已经达到能够满足旅游服务与管理、化学工艺、电子商务、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食品生物工艺等专业教师培训的要求。

        同时,基地非常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全校所有涉培专业的学院必须至少拥有8家以上条件良好、专业对口、关系稳定的合作企业。目前基地共建有27个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包括山西商务国际旅行社、全晋会馆、常家庄园、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山西三维集团),先后与13所职业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省经贸学校、太原市财贸学校等职业院校),已经形成了基地与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基地培训的质量。

3、注重项目建设,形成了优势突出的专业和课程

       近几年来,基地充分利用山西大学的学科优势,依托学校优势专业,重点开展了旅游服务与管理、化学工艺、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七个中职专业的教师培训工作(这些专业全部依托在我校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专业),基本上形成了基地的特色优势专业;各涉培专业学院还先后开发了《导游业务》、《旅行社文化》、《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催化》、《计算机网络硬件环境》、《ERP沙盘对抗》等培训精品课程;化学化工学院还先后开发、编印了用于化学工艺专业师资培训的一本实验讲义和一本企业实践教材;物电学院编印了一本用于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师资培训的教材。

4、注重师资建设,形成了基地特色的培训教师队伍

        基地制定出台了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通过“大胆使用,择能聘请,重点培养,竞争淘汰”和坚持“外派基地教师到企业和中职学校学习、实践”等办法,已拥有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课、实践课与职业教育类课相匹配的培训教师队伍,其中来自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达到教师总量的20%以上;已累计派出41人次基地任课教师到企业实践、职业院校培训和境外学习交流。“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在提升基地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基地任课教师“双师化”,全面提高基地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在履行基地职能方面,搞好“四个实施”,提高培训能力

1、实施了中职教师学历教育,提升了基地教育层次

        2004年以来,基地连续七年面向全国中职学校招收中职教师在职硕士研究生,先后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等专业。截止2011年底,基地的中职教师在职硕士累计招生238人,毕业116人,现有在校生122人。今年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增设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并开始招生。

 

2000年以来,基地利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每年面向全省招收中职教师成人专升本学员,先后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教育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等专升本专业(函授、业余形式)。截止2011年底,基地的中职教师成人教育专升本科学员累计招生441人,毕业337人,现有在校生104。

2、实施了职教师资本科招生,完善了基地培养体系 2001年以来,基地借助我省中专 、职中、技校三校生对口升学的政策平台,多年连续招收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先后招收培养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法学、艺术等十几个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学生4796人。基地形成了研究生、普通本科、成人本科相对完备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3、实施了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提高了基地培训能力

2007年以来,基地认真执行教育部财政部“十一五”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连续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及应用、化学工艺、电子商务和电子与信息技术等五个专业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共培训了来自全国26个省区393所中职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396人,国培学员全部获得了相应专业的高级职业资格证。同时,基地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化学工艺等四个专业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任务,共培训来自全省百余所中职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179人。今年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十二五”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任务,又承担了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和化学工艺三个专业的中职教师培训任务,目前工作尚在紧张有序进行。通过实施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基地与全国各省市、特别是与全省各县市中职学校的交流与联系;扩大了基地校企合作的范围,建立了一批条件良好的校外企业实训基地;锻练了一批从事中职师资培训工作的授课教师,拓展了我校一批专家、学者的职业教育视野和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基地的职教师资培训能力。

4、实施了职教培训项目,拓展了基地服务空间

基地设立以来,我们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结合中职教师的实际需求,先后举办了“全国中职学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职业教育理论培训班”、“全省重点中职学校校长培训班”和“全国职业院校校(院)长高级研修班”等项目培训。特别是2006年以来,基地在完成了国培和省培任务的同时,还先后举办了两期山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两期山西省重点职业中学校长及管理人员培训和三期山西省中职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项目培训,拓展了基地的业务空间。

三、在保障基地发展方面,着力“四个突出”,彰显工作实效

1、突出综合大学优势,基地管理工作有亮点

基地充分利用综合大学的综合优势,在基地培训管理方面形成了与山西大学的管理文化相适应的、具有地方综合大学特色的工作亮点:一是形成了“基地牵头,多方合作;项目管理,资源共享;分级实施,统一评价”的基地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二是成立了“师资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基地培训教学过程进行规范指导和质量监控;三是要求基地学员撰写《培训日志》,完善了培训管理环节,规范了学员的培训学习过程。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员”的工作理念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设身处地为学员着想。每期培训班开班前,用手机短信送去我们的“温馨提示”;编制《培训学员手册》,为学员培训学习生活作向导;安排处级干部担任培训班专职辅导员,帮助学员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让受训学员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我们基地的人文关怀。

2、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培训专业建设有创新

近年来,基地充分利用山西能源和旅游的区域资源优势,开展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化学工艺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师资培训,已经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培训模式、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特别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我们正在探索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的新模式,今年已经与山西兰花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准备以基地为主体与兰花集团合作开发用于职业院校专业教育和专业教师培训的酒店岗位服务技能标准,并依托兰花集团旗下的兰花大酒店联合举办旅游专业教师培训学校。

3、突出科研能力优势,职教科学研究有成果

基地历来重视职教科研工作,2004年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组建了专业科研队伍,形成了“借培训项目设立课题,靠课题研究促进培训”的职教科研工作模式。

职业教育研究方面:基地教师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我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研究》、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与山西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问题研究》、《山西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学研究》和《高职高专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研究》等,参与了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山西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项目研究,累计科研经费近200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走向社会教育的深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当代探索》和《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观》。

 

师资培训研究方面:基地承担了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项目开发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基地执行主任薛勇民教授牵头,吸收了包括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家、科研机构专家、旅行社行业专家和中职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组成的项目研发研发团队,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相互分工协作的开发研究工作机制。项目于2010年按期结题,形成了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培训《调查报告》、《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培训核心教材》(《教学设计指导》和《技能实训指导》)、《专业教学法》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核心成果,得到了项目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4、突出成果应用优势,科研促进培训有成效

基地积极将职教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到师资培训教学实践当中去,研培互促,相得益彰,形成了我校基地师资培训工作的鲜明特色。基地职教科研成果《走向社会教育的深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当代探索》一书作为职教师资培训的教学参考书,每期培训班开班时都发给参训学员(包括国培、省培学员),广大学员普遍反映有所收益;基地专职教师多次受省内外中职学校

、政府教育部门邀请,利用基地职教科研成果作专题讲座,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基地承担的“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项目中的《专业教学设计》、《专业教学法》等部分成果,已经多次在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培教学中开设专题,效果良好。

总结、回顾基地十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基地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服务意识是基地工作的根本和关键,培训质量是基地工作的灵魂和目标。尽管我们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培训需求调查不够充分,教师能力结构不太均衡,基地交流合作不甚理想等。今后,我们将学习先进经验,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促进与加强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更好地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我校四个专业获批教育部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

根据教育部教师厅函(2013)9号文件通知,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山西大学,在2012年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化学工艺专业获批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分别取得中央财政2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之后,2013年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又获得批准进行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同样每个专业取得中央财政200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至此,我校基地在承担并圆满完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任务的同时,共获批教育部“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四个,取得中央财政支持800万元。这将对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基地建设,建设高水平专业点,更好发挥基地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2009年承担中职国培任务,还多次承担省级培训任务,为相关专业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专业所属的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是在1997年,由物理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光电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联合组建成立的。学院建立以来,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建成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包含物理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以及光电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激光光谱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研究所。全院在编教职工166人,其中教师131人,教辅12人,党政干部12人。教师队伍中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39人,高级实验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90人。学院现有学生1060人,其中本科学生742,硕士研究生228人,博士研究生90人。自从物理系成立以来,已为社会培养了10000多名优秀人才。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现有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点12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2个,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2个二级学科)。现有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技术方向)五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学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学科是省重点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此外还拥有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物理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与原子物理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近代物理实验》、《原子物理学》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数字图象处理、多媒体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等。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国培学员在基地实验室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化学工艺专业“十一五”以来连续承担中职国培任务,并且还多次承担过中职省培任务。其相关专业“应用化学”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该专业是我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专业,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作出重要贡献。该专业所属的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其前身为私立中国大学理化系,1931年开始招生,1934年改为化学系。1949年并入山西大学理学院。2001年根据学科的需要,山西大学批准由化学系、分子科学研究所、测试中心联合组建成立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教师101人,实验人员及行政人员34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21人、讲师25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44人;现有本科生648名、研究生322名。建国以来,已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7000余名。学院拥有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研究所和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等4个一级研究机构,拥有1个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药学以及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有化学和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有3个学科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有1个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实验用房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较为齐全,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50台件;学院馆藏专业书籍20000余册、中英文期刊80种。2002年以来,学院年均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0篇以上,SCI、EI收录30篇以上,年均争取纵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经费600多万元;共获得近5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资助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规划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年均鉴定、转化科技成果10项以上,共申请发明专利68项,授权专利31项;2003、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励9项。化学化工学院着力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国家“863计划”研究项目即“1,4—丁炔二醇催化合成1,4—丁二醇的核心技术——二段加氢催化剂的国产化研究开发”获得成功,并自主研发了工业应用催化剂,完全替代了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生产所需的进口催化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该催化剂的研发成功,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国家,在同类产品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在该技术领域拥有了话语权,为我国1,4—丁二醇领域的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校企合作。至今已与国外近10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近年来,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赛鼎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太原市侨友化工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在产品研发、研究生培养、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尤其是由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应用催化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科研资源和产业市场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研究生开展创新

 

交流和创新实践提供平台,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水平,解决研究生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通过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把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力量雄厚的科研基地,企业产品的研发基地和高新技术的支撑基地,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之在国家自主知识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化学工艺专业国培学员在校外实习基地——天脊集团

 

基地老师指导化学工艺专业国培学员进行实验训练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也是从“十一五”开始连续承担中职国培任务,并且是最早开始招收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专业,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作出过重要贡献。该专业所属的山西大学旅游学院是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下属的专业学院。历史学是山西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早在1902年山西大学建校时就有西洋史、中国古代史课程设置。1936年,历史系正式建立,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学人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历史文化学院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体制,现有四个本科专业、七个硕士点、两个博士点、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及一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基础扎实,教风严谨,学风浓厚。现配有资料室、文物室、语音室、旅游综合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山西大学旅游管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学科建立于1993年,是山西省最早建立的旅游学科。1997年适应我省旅游业发展需要,与山西省旅游局合作办学,联合成立了“山西大学旅游学院”。2000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旅游管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2003年旅游管理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整合山西大学人力资源,成立了“山西大学旅游研究中心”,成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旅游管理专业成为省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开始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教师在职硕士攻读学位,2010年取得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收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教师在职硕士攻读学位。同时,学院还是山西省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和饭店管理专业的自考点,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办学体系。学院目前已形成旅游景区管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等学科研究方向。其下属的旅游管理和饭店管理专业拥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半数教师已取得博士学位,有国外留学经验者6人,旅游管理专业方向带头人朱专法教授毕业于日本立教大学。另外,有兼职教授20余人,其中国外兼职教授3人,主要来自旅游管理部门、研究部门、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企业以及国外的大学。此外,学院还与日本、美国等国外旅游名校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山西大学旅游学院还建立有稳定的实习基地20余家。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以及晋祠博物院、常家庄园、山西博物馆等景区;晋祠宾馆、金撵大酒店、万狮京华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以及全晋会馆、山西会馆等餐饮饭店;山西商务国际旅行社、山西世达国际旅行社等旅行社企业。山西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市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旅游职业学院,山西省旅游局等单位进行长期的项目合作与研究。相关协作单位配备有景区模拟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酒店模拟实验室等,这些资源可满足日常教学、观摩的需要。从2007年起,我院连续7年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培训与教学经验。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国培学员圆满结业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国培学员进行专业实习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国培学员在校外实习基地—

—常家庄园合影

计算机应用专业2007年承担中职国培任务,多次承担过省级培训任务,也是我校最早设立的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该专业所属的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计算机科学系,是我国成立较早的计算机系之一。建院三十年来,学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发展思路,既紧密追踪计算机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又立足山西地方经济建设,成为山西省计算机学科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该学院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系统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系统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计算机技术领域、软件工程领域),2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品牌专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国培学员进行课堂培训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硕士学位30人。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1人,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青年科研专家3人,山西省模范教师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此外还聘请了中科院院士1人,以及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加拿大Regina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的9名教授为兼职教授。学院实验室面积2350平方米。科研及教学用小型机、工作站、微机及其他设备1450台套。学院图书馆拥有专业书籍2万余册,国内外学术期刊45种。拥有Elsevier Science、Springer、Kluwer、ACM Digital Library、IEEE会刊、万方数据库等24种国内外电子资源。自建院以来,共培养本科生5043人,研究生577人,为山西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